首页 > 四川村庄 > 村社动态 >

仁寿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新路:乡村有收入 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18-09-11    点击量:    打印

 

“这两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再不用像从前那样,一办点事就向乡上、县里伸手了!”8月29日,看着村里新建好的垃圾池,仁寿县新店乡双河村党支部书记吴春良感叹道。他告诉笔者,双河村立足全村柑橘产业年产值500余万元的优势,利用集体经济试点资金80万元,引进社会工商资本总投入160万元,合作创办了集体企业——双河村洗果场,村集体除每年获得保底分红收入4万元外,还可参与当年利润二次分红,“如今不管是疏通灌溉沟渠,还是硬化村组道路,村上基本能自给自足。”

双河村的变化,只是仁寿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仁寿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提高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来进行纵深推进,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模式、多元化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新路子,有效缓解了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夯实了党组织凝聚群众的基础,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因地制宜 乡村有收入

 

“今年我们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又上了一层楼!”近日,在大化镇水利社区的居民例会上,党支部书记刘建成欣喜地向居民代表们报盘:通过盘活闲置的村级办公场地建设超市与幼儿园、规范土地流转收取流转管理服务费、基础设施折算集体资产入股现代农业项目获取分红等一系列举措,该社区到年底总计可收入近20万元。

在大化镇华兴社区,单体独栋的农房依山傍水,古朴典雅的前庭后院宛如一栋栋“别墅”。为壮大集体经济,该社区成立商业管理公司,采取“农民(集体)入股、公司经营、年底分红”的大商业运行模式,对小区1.5万平方米商业用房实行“确权确股不确房”统一经营管理。股份分配中,社区农民持股68%,集体持股32%,年终按股分红。社区现引进工商户42家,租赁面积达到60%以上,已实现营业收入6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20.8万元。

在洪峰乡新建村,一座占地6.5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化养鸡场坐落在绿水青山深处。这是该村利用80万元的集体经济试点资金建起的村集体产业项目,除去人工、地租、电费等成本支出,每年可为村里带来5万余元纯收入。

 

 

分类施策 政策来保障

 

今年初,在广泛开展走访调研后,该县相继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举措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引导村“两委”对闲置的厂房、校舍等资产进行统一整合,通过租赁、参股、联营、自营等形式开发利用。探索发展“边角经济”,对村里的路坎沟边、闲置荒片、房前屋后、边边角角的集体闲散土地资源,通过分户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发展种植产业或经营项目,实现参与各方共建共赢。

鼓励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分散到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适度规模流转,村集体向流入方收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同时,规模流转与分散土地间的增量部分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对流转土地实施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增量土地为集体所有,通过入股经营、租用等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以村为主体组建专合社,通过发展产业、对外服务等增加收入,对产业基础发展较好的村(社区)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服务组织或合作组织,为本地农业产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产品推销、原材料供应以及信息、运输、电商等服务,合理收取服务费、管理费。

继续推进财政支农资金“补”改“投”试点。将财政资金补助到产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所建成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固定资产,量化为村集体资产,并作为股份参与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每年按固定分红或按股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创新管理 后盾更有力

 

“钱不能让它睡在账上,要动起来才有更好的发展。今年我们把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入股到在我们村发展产业的华锐公司,这样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进一步发展壮大。”8月28日,石咀乡河坝村党支部书记陈敏说。去年,河坝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华锐公司,规模发展柑橘,加上土地流转服务费,现在村上有了12万元的收入。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仁寿县的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为用好新增的村集体收入,该县在资金使用制度上实行村(社区)事前阳光规划、事中阳光运作、事后阳光评议,实现公开、透明、民主、有序管理。

“县里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开展‘一村一策、分类指导’,每年还安排800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仁寿县委组织部部长谢志表示,该县力争通过3年让每个村都告别“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