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官风采 > 村官治村 >

“女诸葛”的乡村振兴路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20    点击量:    打印

 

李荣华﹙左二﹚正在听专家讲解养蜂技术

 

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李荣华,是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

荣誉背后,是她13年无怨的付出。这13年间,岁月在她眼角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也见证了界牌村发生的点点滴滴变化。近日,笔者走近李荣华,打探其背后的故事。

 

她是党员心中的主心骨

 

2005年,远近闻名的“先富起来”典型李荣华,被推选为界牌村党支部书记。

“选一个女人当书记,村里是不是没得男人哦!”在“男人扎堆”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李荣华显得很 “另类”。

“凭啥女人就不行?妇女也顶半边天!”李荣华承诺,一定做实事、办大事、解难事,把界牌村振兴发展的担子扛起来。
那些年,一条崎岖不平的村道路,让出行村民过一次骂一次。李荣华顺应民意,决定把硬化村道路作为第一件大事来办。

高中毕业的李荣华打了满肚子的腹稿,用致富路、出境路、生命路给村民作动员报告,但几次下来众口一词:“修路是好事,要钱找国家,我没有!”李荣华去找主管部门,接待的同志说:“修村道路是村民集资 ‘打底子’,国家出钱‘铺面子’。”

李荣华回到村里与干部商量,“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投劳”,并亲自带领村民挖水沟、铺片石……刚开始,大家热情很高,渐渐地投劳的农户越来越少,最少的时候,只剩下李荣华一家人和几名干部,这样又过了大半月,一些村民过意不去,又加入进来。历时3个月,终于把路基铺好了。

村主任程宏志回忆:“为争取相关部门出钱 ‘铺面子’,她住车站、吃泡面、当‘赖皮’……硬是把领导‘拖’进了界牌村,争取到100多万元资金,把道路硬化了。”

道路硬化了,大家都觉得眼前这个女人真有 “两把刷子”。村民对她更信任、干部对她更信服,大事小事都让她拿主意。
说起这些年村里大事、好事,村民杨先林如数家珍:建起了全省第一家村级博物馆,建好了红军烈士陵园,新修了聚居点,成功创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村……

村民们说:“李荣华就是我们界牌村的‘女诸葛’!”

 

她是群众眼里的领路人

 

道路硬化了,环境改善了。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是李荣华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5年春节,李荣华广发“英雄帖”,自办“诸葛宴”,邀请从村里走出去的65名大学生返乡聚会,听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

大家发言很热烈,也很诚恳。一些人说:“这些年在外头,最想听到的是家乡话,最想见到的是家乡人,最想吃的是地道的家乡菜。”一语点醒梦中人。和全市大部分农村一样,界牌村也有很多诸如老腊肉、芽菜等风味独特的特色农产品。以前,这些产品除招待亲朋、互相馈赠外,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2016年3月,村支部决定以党建惠民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 “电商扶贫·山货出山”行动。李荣华听说何九江等人有返乡创业意愿,就反复向他们讲家乡优惠政策、远期目标规划,承诺无偿提供一年特色农产品,免费提供电脑、航拍器等办公设备。
被李荣华的真诚打动,何九江等5名大学生回乡试着开办农村电商网站。开头几个月,生意很不景气,连基本工资都挣不够。何九江找到李荣华准备放弃,李荣华鼓励说:“万事开头难。你把村里的宣传片、村歌和农产品生产过程录制下来放到网站上试一下。”

果然,生意逐渐有了好转。一块钱的寻常芝麻饼卖到三块六,一小瓶普通豆瓣酱卖到几十元,村民都感慨电子商务的神奇。
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壮大,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开始供不应求。李荣华牵头组织成立公司,注册品牌,把村里36户群众组织起来专门从事腊肉、农家豆瓣酱、烟熏豆腐干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何光义家就是这36户之一。老何原来在温州开抛光厂,听说村里抓电商产业效益不错,他关掉厂子回来专门加工烟熏豆腐干。“现在一年就能挣10多万元。”老何感慨,想不到自己家里的产品还能远销全国。

“2017年实现电商收入174.4万元。”何九江介绍,李荣华又组织群众依托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特色果蔬产业,何九江笑呵呵地说,到那时,村里又将出现很多小老板。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每年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李荣华都把群众组织起来,开展唱村歌、薅秧歌、舞龙狮和文明之星、致富之星、最美公婆(儿媳)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大家在浓郁的乡村文化艺术氛围中生活。
她是家人口中的女汉子

“当干部既要能吃苦,还要能吃亏”是李荣华的口头禅。为了村里的工作,很多时候她还要让身为村医的丈夫程天兵忙里偷闲做义务工。

“家人都理解。”程天兵说,她当这个支部书记很不容易,“我也劝过几次,让她别干了,可她每次都说再干几年,等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就退下来。”没有办法,家人只有“纵容”她。

2014年春节,寒碜的团年饭和沉闷的氛围,让公婆程会兰预感家里这次一定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可是再三追问,儿子、儿媳都不说。吃过午饭,大孙子程柯文才偷偷告诉她,“家里负债100多万元,把城里的房子都抵押贷了款。”这个坚强的老人气得睡了一下午,晚饭都没吃。

事情原来是这样,村里流转500亩土地引进的芦笋种植业主刘某身患癌症,想将欠账170多万元的产业园区转让给李荣华。面对生命垂危的业主和愤懑讨薪的村民,李荣华避无可避,在“搜干刮净”家里现金的情况下,又用巴城的住房抵押贷款100万元,家里负债已达130多万元。

程天兵心疼妻子,主动参与芦笋产业园区管理,一家人起早摸黑、辛勤劳作。为了保障园区有效运转,李荣华又动员养子赵先科回村新建黄牛养殖场和土法酿酒作坊,走“套种玉米—养牛—酿酒”的循环发展之路。终于,芦笋产业园区步入稳健发展的轨道。

2017年,中央、省委下拨补交党费30万元支持发展集体经济,村里没人愿挑这副重担。李荣华动员大儿子程柯文辞去巴州区城管执法局的工作,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养殖中华蜜蜂350箱。据测算,合作社年收入可达42万元,养殖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8万元。

在李荣华心中,群众有两张脸:哭脸,说明自己工作没有做好,必须改进;笑脸,是群众最高的褒奖。这些年,每当看到村民露出会心的微笑,她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都特别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