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观察点动态 >

账单里的幸福

——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岳池县石垭镇三块碑村的故事

信息来源:四川省农村固定观察站    发布时间:2017-12-14    点击量:    打印

 

1996年,岳池县石垭镇三块碑村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是全省16个观察点之一。三块碑村位于场镇附近,属城乡结合部,浅丘带坝,土地肥沃,交通方便。全村共7个社,522户,1937人,劳动力858个,外出劳力665个,耕地面积852亩,人均0.58亩。该村有50户农户被确定为固定观察户。在每一户固定观察户家中,每年都记录了一本账单,账单主要记录了家庭的开支、收入。透过这些账单,我们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的幸福。在这些幸福里,折射出了三块碑村19年的发展与变化;在这些变化里,我们看到了党的惠民政策带给农村、农民的一个个实惠,看到了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景象。

 

故事一:孩子能干是一种幸福  讲述人:陈虎

 

今年46岁的陈虎是村里一名普通群众,作为一名固定观察户,在他家记账本里,投入儿子陈波伶读书、生活的费用达19万元,占他家1993年到2013年21年间总收入的33%。

“前些年,我们辛苦耕作,农闲打工挣钱,还得省吃俭用,主要为孩子、为房子,现在好了,楼房建了,孩子工作了,有出息了。每当听到儿子电话说今天又挣到了一笔钱,心里特别开心,感到很幸福。”陈虎的爱人文军华说,她和丈夫文化不高,也没有什么本事,希望孩子比自己有出息,能学到一项谋生的本事。不管生活再苦,她们在投资孩子教育上不怕花钱,仅上大学三年就花了10万元,毕业后参加培训学习又花了1万多。如今,22岁的陈波伶在重庆一家公司上班,是单位的一名设计师,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我们在孩子身上的投入有了回报,他不但收入可以,还是一个有想法的人。”陈虎介绍说,在他儿子的心里,明白自己不是富二代,人生得靠自己去奋斗,靠自己去打拼。大学毕业后,陈波伶就外出找工作,从每月2500元做到了现在年薪上10万元。

如今,陈虎一家算是过上了好日子,家里用上了空调、彩电、冰箱、天然气,住上了新楼房,购买了小汽车。去年,他外出打工,爱人在家料理庄稼,不算儿子的收入,他家收入达到了10万元,除去一切开销,还结余了4万元。

 

调查手记:

生活的艰辛和磨难,让陈虎夫妇懂得知识重要,在他们内心,哪怕自己苦点、累点,也要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多读书、多学本事。据统计,1996年,该村有在校小学生78人、初中生15人、高中生8人。而目前在校学生涵盖了从学前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共计有163人。自1980年有2人考入大学算起,至今三块碑村已有23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而在文化服务支出上,1996年占人平年生活消费支出的2.2%,2013年提高到8%。就村民的文化生活来说,三块碑村的今昔也是前后两重天。80年代初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以读书阅报和看电视为主。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机,村上建立了农家书屋、远程电教室,农民的闲暇文化生活可以用多姿多彩来形容,互联网已接入了三块碑村,在家里点击鼠标就可以学习知识,或了解天下大事,或消遣娱乐,一些村民还用上了手机网上购物。

 

故事二:孩子孝敬是一种幸福  讲述人:张明秀

 

在三块碑村,固定观察户张明秀一家是最早记开支收入账的,她家的第一笔支出账单是1990年大儿子结婚送的彩礼钱,一共是1500元;1992年老二结婚的彩礼是1000元现金加1头大肥猪,1995年老三结婚的彩礼达到了6000元,1997年在单位工作的老四结婚彩礼也花了5000元。

张明秀的老伴陈明华说,这一笔笔彩礼账单,记录了他们一家那几年的困难。1990年,在粮站工作的陈明华每月工资才107元,而大儿子结婚的彩礼就花去了他近15个月的工资,为了减轻家庭开支压力,张明秀每年都要养8头肥猪,一头自己吃,其余卖钱用于家庭开销。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别是母亲的辛劳。1995年,陈明华的四个儿子商议,每人每月给母亲张明秀最少25元孝心钱,一年不少于300元。

“每个儿子、儿媳给的钱,我都一笔笔记着,这是孩子们的一片孝心,每每看到这个孝心账单,我觉得十分幸福。”陈明华说,20年来,孩子们给的孝心钱平均每年有3000元,一共有6万多元。“我家的开支收入账本有20多本,通过一年的收入支出比较,我们感觉到了一年比一年好,生活越来越幸福!”陈明华说,他最初工资每月才25元,现在退休了,每月退休工资有2800元,一天什么也不做,就有90多元钱一天,这都是党的政策好,现在人们的收入提高了,农民大多富裕了,生活幸福指数提高了。

调查手记:透过张明秀夫妇的幸福笑容,折射是三块碑村农民如今的幸福生活。据统计,2014年该村50户调查户户均存现金5838元、存款余额43093元;而在1996年,全村有银行贷款45100元,得到国家救济款1682元。2014年调查户人平年生活消费支出4877元,1996年人平年生活消费支出1003元。1996年,全村498户共拥有自行车89部、收音机39台、缝纫机12台、钟表234只、黑白电视机11台、电风扇42台,大型家俱608件。2014年末,全村522户共拥有彩电453台、音响213套、洗衣机330台、电冰箱331台、照相机3台、摩托车154辆、固定电话210部、移动电话480部、空调120台、电脑20台、小汽车4辆。住房方面,80年代末主要住的红砖瓦屋平房,为数甚少的农户开始建红砖楼房,90年代以来砖混结构的楼房逐渐普及,并开始了室内外装饰美化。2014年末,全村居住钢筋混凝土楼房户数达到516户,占98.8%;用上天然气等燃气的户达到135户,占25.8%,每户都吃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故事三:身体无病是一种幸福  讲述人:廖大云

 

固定观察户廖大云今年71岁,不识字。老伴身患糖尿病、颈椎炎、冠心病,儿子、媳妇在外打工,两个孙女还在上学,一个高三,一个小学三年级。在他家账本上,2013年、2014年每年看病支出都在1万元以上,今年7月看病支出达1350元。加上孙女读书的费用,他家每月支出都在2000元以上。好在他家儿子、媳妇在外打工收入还可以,两人一年在外有10万元的务工收入。

“儿媳好啊,知道我有病,每个月都会多寄钱回家,叫我要吃好点,有病不要拖,要及时治疗。”廖大云的老伴说,好在儿媳关心她,她这把老骨头还活着。如今,每天都要吃药,地里的庄稼也不能种了,吃的米、肉、菜都要靠买,给儿子媳妇增加了负担。要是没有这么多的病就好了,身体没病,才是福啊!

调查手记:像廖大云一家一样,三块碑村群众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和从事二三产业,这两项收入占到全村经营总收入的74.3%,外出劳务收入占了纯收入的半壁江山。2014年全村858个劳动力中,外出务工人员达667人,占77.7%,实现劳务收入达2168.98万元,占全村的经济总收入2898.6万元的74.8%,而该村1996年总收入才304.89万元,19年间增长了2593.71万元,增长了8.5倍; 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10416元,比上年增加1366元,比1996年1845元增长464.6%。目前,三块碑村经济结构是以种养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14年粮食作物收入、畜牧业收入、外出劳务收入分别占农户家庭经营总收入的16%、9.2%、72%。廖大云夫妇是幸福的,儿子儿媳可观的劳务收入,让他们生病有钱医治,国家出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减轻了他家医疗费用负担。如今,三块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全面推开,除已满60岁不需个人缴费外,实际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做到了应保尽保。

 

(岳池县农村固定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