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课题研究 >

隆昌市培育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信息来源:四川省农村固定观察站 发布时间:2018-12-04 点击量: 打印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市村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就发展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普润镇汪家村、张佛村位于隆昌市北部,距市区9公里,成渝客专快速通道穿境而过,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两村耕地面积1780余亩,有村民小组17个,村民710户2200人。2014年以前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无特色支柱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0元,无村集体经济收入。2016年,普润镇汪家村、张佛村党支部,按照“产业支部联建、项目集群、收益共享”的原则,紧紧抓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抓好“招商引资、物业管理、服务创收”三型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39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2017年,两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9.79万元。预计2018年,两村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3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飞跃发展,示范带动了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四个步骤”,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汪家村、张佛村在明晰集体产权的基础上,创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或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运行。

一是全面清产核资。在“五权同确”的基础上,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

二是确认成员身份。以户籍为基础,按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申请取得和成员资格保留四类,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三是实行股权量化。将经营性资产按每人一股设置“人头股”,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设立“扶贫股”。创新“三化”模式(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   

四是完善治理结构。根据《隆昌市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工商登记管理的试行意见》,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公开表决通过了改革方案、选举办法及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农民工、青年大学生或村“两委”干部等优秀人才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发挥好带头人作用。

 

(二)探索“3+”模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一是“人才+招商引资型”带动集体经济。调研摸底明方向。隆界快速通道畅通后,汪家村、张佛村党支部班子充分认识到区位优势给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在第一书记(2016年均已退出贫困村)的带领下,先后到成都、自贡等地参观学习。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探索“农旅结合”方式助推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引进能人抓产业。汪家村、张佛村党支部积极整合村内土地500余亩,多次与市级相关部门对接,积极引进返乡创业“能人”,在汪家村、张佛村成立隆昌市馥巍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修建了占地1820余亩的“花漫水乡”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土地800亩,计划总投资7800万的隆昌市志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蝶恋花”农旅融合发展产业园拔地而起。拓展渠道增收入。村党支部采用产业联建的方式成立园区党委和汪家村、张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馥巍公司、志达公司签订合作经营协议,按照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占比将股权量化到村集体、企业、集体成员,按股权比例进行保底分红、二次分红等,2016年人均流转收益增加68元以上,每年土地流转租金收入22.3万元。

二是“支部+物业管理型”积累集体经济。用好现有物业项目。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原则,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将15余平方米的村卫生室、电商室、文化室等投标租赁,实现村现有不动产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集体收入约0.5万元;张佛村租赁7个池塘,增收1.4万元。开展融资租赁经营。在园区党委的引领下,积极用好省级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在“蝶恋花”投放10个流动售货棚,每年以1.5万元的价格租赁给农业园区;同时,投入汪家村、张佛村营业房建设,以租赁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实现以场地生财、以区位聚财,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物业服务创收。以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为核心,成立汪家村、张佛村村级服务队,按照“有偿、微利”的原则,为企业物业提供建设、管理、维修等服务,按市场价格收取服务费,各物业业主将一些工程项目按工程施工要求优先安排给村级服务队实施,村集体从中提取5%管理费或分红,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三是“党员+服务增收型”壮大集体经济。开办实体服务。由第一书记牵头,创办村级四季花海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宿专业合作社等服务实体,采取“班子牵头、党员参与、农户参股、公司(合作经济组织)运作”的模式,建立村级信息网络,为村内特色民宿、花卉苗木、秋葵、皂角、土鸡、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开展产、购、销一条龙服务,按照成交额1%的微利提成。1-5月,两村共增加集体经济8.13万元。搭建电商平台。依托党员服务室、党员咨询室,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农村淘宝站点,由5名懂计算机、懂互联网购物的党员轮流管理农村淘宝,为企业、农民提供代买、代销等服务,按每单1元收取服务费,1-5月增加村集体收入0.57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增收“双赢”。推动农旅结合。园区党委动员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家庭能人”等对外宣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村集体名义为企业牵线搭桥,以每场次0.1万元价格提供有偿服务。先后举办了“美丽乡村游”“梦幻灯展”“梦幻嘉年华”“美食节”等乡村旅游节活动,吸引20余万人次游玩,实现乡村旅游收入500万元,在企业、群众增收的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收入。

 

三、主要问题

 

(一)发展意识薄弱。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基层干部对如何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明确的认识。有的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了,集体经济不重要;有的不懂得如何寻找集体经济的发展对策;有的认识水平不高,思想不够重视,过分依赖上级有关政策补助,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有的想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有所作为,但面对诸多困难时信心不足,往往半途而废。基层干部的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壮大。 

   

(二)发展基础薄弱。

一是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少。绝大部分村在二轮延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实行了分田到户、林权承包到户,由集体统管的资源极其有限。二是收入渠道单一。目前,资产资源发包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营性收入少,收入渠道单一,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发展不均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

 

(三)“三资”管理不规范。

一是资产、资源发包不规范。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时不按制度办事,民主程序、民主公开不到位,不搞招投标,只是凭个别人说了算,让个别人的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损害集体利益。有的村只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把一些村集体资源一次性发包十年、二十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在短期内全部开支,极大地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三资”登记的台帐不规范。对资源,尤其是土地、“四荒”等的管理一是登记不全、不细,从而造成资源底子不清、管理不规范。三是缺乏有效监督手段。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有的村民只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村两委班子内部监督乏力。

 

(四)村级债务过高。

税费改革以前,由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各类创建配套资金的投入、垫交税费任务以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近年来虽然采取多种方式化解村级债务,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村级债务仍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五)外部扶持力度不够。

一方面上级政府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缺少政策、缺乏力度,上级机关部门的结对帮扶大多只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集体经济的实力得不到增强,长效增收机制得不到建立。另一方面乡镇党委虽然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但是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上,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要发展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帮扶,特别是历史发展底子薄,债务多,更需要国家及上级党委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因此在财政资金、政府投入等各个方面应给予优惠,引导各部门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向村级流动,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创新集体经济发展形式。

鼓励村级组织以兴办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开放式经营,优化集体资源配置。各村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组合一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应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

一是要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要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建立资产资源台账、固定资产台账、债权债务台账、经济合同台账等各类台账,有效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村有乡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到“社有乡管”。

 

(四)拓展服务业发展集体经济。

鼓励村集体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机、劳务服务公司,通过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农机作业、组织劳务输出等有偿服务获得村集体收益;或由村集体利用村级服务中心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开展家政、环卫、商贸、道路养护、绿化管护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代理服务,从中获得管理费或服务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五)产业带动发展集体经济。

鼓励行政村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村集体+种养殖大户+贫困户”或“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有效形式,将贫困户合理有序组织起来,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增收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双赢”。

 

(隆昌市农村固定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