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
信息来源:四川省村社发展促进会 发布时间:2019-03-27 点击量:次 打印
远远的,只见晨雾中青山如黛、松林摇曳、竹梢点头,荷风清露。沿着蜿蜒曲折的绿道走进林盘深处,才见这里,或那里,马尾松下,雷竹丛中,掩映着一座座黄泥墙、黑瓦顶的小院落。绿道旁,村民背着竹篓采摘夏茶;荷塘边,游客闲坐饮茶谈天,这里,便是蒲江县明月国际陶艺村。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
一条新铺设的绿道在林盘中蜿蜒盘旋,几转之间,就隐入茂密的竹林深处。沿着绿道走进蒲江县明月国际陶艺村,极目所见,只有安静恬适的田园风光,不见一星半点的垃圾。明月渠中流淌着从百丈湖引来的潺潺清流,村子里供游客使用的厕所,都是干干净净的冲水厕所。
明月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幅员6.78平方公里,总户数723户,总人口2218人。在明月村,最为游客称道的是洁净优美的人居环境。今年端午节,刚到成都工作的小段想带着朋友去“网红村”——“明月国际陶艺村”住两天,却没想到,民宿已经预订一空。直到8月的一个周末,小段才终于住进了明月村的民宿,“终于也能在朋友圈里秀一把了,这里真美!”“这里有乡间的景色,但是基础设施却如城里一样方便。而且居住环境像城市里一样整洁。”小段说,在明月村,有自来水,有抽水马桶,生活没有一点不方便。
“当初看中明月村,是因为风景美,规划好,但能够在这里定居、发展,还是因为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好,生活很方便。”明月村著名的“新村民”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蜀山窑”创始人李清告诉记者。
“明月国际陶艺村”按照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部署要求,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善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建立市场化作业、企业化运营、全程化监管机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9.3%;通过污水就近纳管、一体化处理和配套化粪池、沼气池,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达90%;健全政府、农户“双承诺”机制,通过项目支持、集体补助、农户自筹,农户“四改”(改厨、改水、改厕、改圈)完成率达92%。
明月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塑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形态,着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今年1月,明月村全长1.6公里的绿道铺设完工,这条绿道铺设了5厘米厚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即使雨水频繁,绿道上也不会积水。下雨天撑着伞走在绿道上,看远山悠悠,白云缭绕,周围翠竹成荫,茶园遍布,好不清爽惬意。今年下半年,明月村的绿道将增加6.1公里,并且都将沿水而建。据蒲江县住建局建筑管理科科长郭强介绍,沿着明月村的一座50亩见方的山坪塘,将打造一道环湖绿道,这条宽2米的水岸绿道将沿着明月渠,穿过茶园和翠竹,与原来的1.6公里绿道接通。明月村的绿道将超过7公里。
依托茶山竹海松林良好生态本底吸引创客人才
炎炎夏日里,走进明月村,绿道旁一丛丛茂密的雷竹“空翠湿人衣”,一阵阵凉爽的风轻拂而来,路边成片的茶园里,村民们正在采摘夏茶。春茶可以制作雀舍,夏茶可以制作毛峰。茶树喜荫,与茶园相辅相成的是明月村大片大片的马尾松,马尾松长得又瘦又高,像餐风饮露、瘦骨嶙峋的隐士。马尾松是非常珍贵而难得的林盘资源,因为它只能播种,不宜移栽,在它的荫蔽下,茶园总是生长得非常茂盛,产茶的质量也高。
7000亩雷竹、2000亩茶园和1000亩松林,形成了明月村优美的生态环境。松和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茶更是文人之挚爱。在陶瓷艺术家李清的眼中,明月村就像一幅宋代山水画卷,让他一见钟情。明月村吸引的文化名人不只李清,据明月村项目推进工作组组长陈奇介绍,明月村已经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100余位艺术家、创客入村创作、创业和生活,他们中有陶艺家、画家、作家、诗人、美食家、摄影师、建筑师……
2015年1月,作家宁远来到明月村,在这个距离成都90公里的小村子,亲切热情的村民,成片的竹海和松林让宁远决定留下,并且租下村里罗大爷的房子改造成了“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房。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第一次来明月村,在村子里逛了三个小时,就下定决心投资买地,在明月村建艺术酒店、剧场。廖天浪也是一位“新村民”,他在明月村建了一口柴窑, 创办了“火痕柴窑工坊”。他将不上釉的陶泥素胚放到柴窑里,添柴烧三天三夜,柴灰落在正在烧制的陶坯上,变幻为莫可名状的金属光泽、釉泪,留下火苗的形状,行家叫“落灰成釉,出窑万彩”。
挖掘古窑文化发展特色产业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明月窑,是明月村的瑰宝。这口古窑总长19.5米,宽5.5米,按照龙窑的形制,依着一定的坡度修建而成,分为7个单独窑仓,每个窑室相连又有独立性,从外面看去,整座明月窑呈阶梯型,一仓高过一仓,起伏有致,形制古朴。
2012年12月,80后制陶人李敏偶然来到明月村,发现了这口老窑。她向蒲江县政府提交了一份“邛窑修复报告”,对明月窑进行了考证:其始于隋唐,是四川为数不多“活着的邛窑”,烧制工艺完整保存了唐代技艺,于“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垮塌后断烧。她建议修复明月窑,保存蒲江文脉。蒲江县从这份报告中,发现了明月村的机遇,编制了《明月国际陶艺村发展规划》,将明月国际陶艺村定位文创旅游主导产业,打造“竹海·茶山·明月窑”乡村名片。由村集体、村民入股组建旅游合作社,统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运营。不仅吸引新村民入驻,还培育20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文化创作、旅游服务和品牌营销。
如今,“明月国际陶艺村”已经有了李清的“蜀山窑”、廖天浪的“火痕工坊”、李敏的“明月窑”等多个陶艺品牌。除了陶艺,客栈、咖啡馆、农业品牌店等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明月村崭露头角。明月村的雷竹笋格外鲜嫩,但是难以保存,必须当天挖出、三四天之内吃掉。以往卖不掉的鲜笋只好制成笋干,如今,在新村民的筹划下,明月村有了“雷竹春笋艺术月”,吸引从城里来的市民到明月村现场挖竹笋,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明月村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引进农业龙头公司,联合开发雷竹笋粗、精、深加工产品,推进“远山物话”雷竹笋的品牌建设,借力“互联网+”,在线上线下进行市场营销推广,扩大甘溪雷竹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月村还准备引进刻竹工艺,将雷竹变成艺术品。
“明月国际陶艺村”做优生态本底,吸引创客人才,吸引“新村民”、引入新思想,发展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从相对贫困村到特色旅游名村的蜕变,擦亮了“竹海·茶山·明月窑”新名片。“明月村不再是传统的乡村,她是代表未来的‘新乡村’,传承文化和传统,优化生活环境与生态,连接城市与乡村,保留淳朴与笑容,传递与激发善意。”陈奇说。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18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逾900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