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10+3 产业 >

农户入股养獐场 小小林麝能增收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25    点击量:    打印

养獐场养殖的林麝 

 

自脱贫攻坚大幕拉开以来,金川县独松乡通过摸底调研、小心论证,吸引返乡人才在该乡正里塘村办起了养獐场,大力发展林麝特色养殖,探索村民、贫困户、村集体入股养獐场分红的扶贫模式,从而书写了大山沟里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多方考证 养麝致富

 

6月14日,在海拔2300米—3100米的金川县独松乡,由返乡企业家杨光彬创建的养獐场,一只只可爱的林麝正在圈舍里欢快地觅食、跑动——养殖林麝正成为村里脱贫攻坚的新产业。

“正里塘村属于高半山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17.2%。以前村里大多种植经济效益不高的玉米。要想发展快,全靠产业带,要创新多种方式打赢脱贫攻坚战。”独松乡党委书记马麟说,2014年,乡党委政府经过市场分析和调研,咨询了省林科院、省农科院和省养麝研究所,有“软黄金”美誉的麝香进入乡党委政府的视野,最重要的是,麝香具有单位价值高、且便于运输的特点。此后,通过对全乡地形、海拔、气候、植被和几种经济效益高的牲畜的综合研判,最终,独松乡正里塘村因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林麝的生存而被确定为獐场的最佳地点。

接下来,独松乡通过“人才回引”政策,吸引在外的企业家杨光彬回乡任正里塘村第一书记,其主要任务就是抓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杨光彬于2015年在正里塘村办起了养獐场和养麝专业合作社,采取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公司投资保底,农户参与入股“公司+科技研院所+农户”的方式,开始了养麝致富。

 

入股分红 都有搞头

 

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正里塘村包括8户贫困户在内的30余户农户纷纷入股到养獐场。“农户根据各自能力,每户入股从4000元至10万元不等。建场以来,我们一直在扩建,扩大种群规模,今年4月开建的第三期今年9月也要竣工了。今年,养獐场又下了80多头仔,场里已有成年麝320多头。”养獐场负责人胡成寿高兴地说,“去年已取麝香1800多克。由于麝香是稀缺物品,还没取的时候就有商家来要货了。养殖林麝的效益很高,产仔成活就可卖两万多元1头,麝香能卖近千元1克。到今年底,我们将对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就能为入股的农户分红了。”

据了解,去年还有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各自的5万元小额贷款资金投入到养獐场建设中,贫困户与养獐场签订合同,由养獐场承担贷款的本息偿还,并在年底按照当年贫困线标准的金额给予贫困户分红。去年底,7户贫困户,人均就从养獐场分红3500元。正里塘村一组贫困户刘树香说:“5万元小额信贷如果贷来养猪养鸡,风险太大,害怕还不起贷款。我把它投入到养獐场,去年底我家两口人就分红7000元。”

马麟介绍,自养獐场建成以后,该乡还在正里塘村探索“返还式扶贫”模式,即村集体将国家投入产业项目补贴投入到养獐场保底分红。“村集体去年与养獐场签协议,投入30万元到养獐场,到今年三四月满一年就已分红16000元。这笔分红,村集体分配50%,所有农户分配30%,贫困户分配20%。在去年下半年,正里塘村集体又投入50万元到养獐场,与养獐场谈的是到今年底分3万元的红。”

 

一业带动 脱贫奔康

 

自养獐场建成以后,一年四季还解决了正里塘村六七十户农户的务工,务工优先满足贫困户,短工可挣80—100元/天,长工3000元/月。此外,养獐场还带动了村里种植业的发展。

“林麝喜欢吃榆雀树叶、青皮藤叶子、桑叶、甜樱桃叶、李子叶、苹果叶,目前每年就要吃几万斤鲜叶;另外,林麝还要用莲花白、莴笋、胡萝卜等作为精料。”胡成寿说,“这样,我们的合作社就引导贫困户利用农闲采摘各种鲜叶供应养獐场,收购1元/斤;同时,正里塘村将300多亩玉米地调整出来为我们种莲花白、莴笋、胡萝卜,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

据胡成寿介绍,通过企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参与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让养獐场有了更优质的饲料来源,更让农户有了稳定的财源。为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农行金川支行也增设了“入股+贷款促收”的新模式,即贫困户将部分贷款用于种植桑树、榆雀树、胡萝卜、莴笋等林麝喜爱的物料,收获后由合作社按市场价统一收购,每亩可增收1000元左右。

“我们在正里塘村大力发展林麝产业,考虑更远的是,不仅仅要脱贫,关键还要通过林麝产业实现奔康致富。”马麟深有感触地说,“事实告诉我们,以往‘输血式’扶贫,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乡党委政府不仅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县各项扶贫政策,还要科学决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扶贫模式,发挥统筹协调能力,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