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绵阳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5-19 点击量:次 打印
初夏,三台县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生猪养殖小区里绿树成荫,坡地上柑橘树郁郁葱葱,不远处的麦冬基地里,一簇簇麦冬长势喜人,沼液管网有序铺列其间,让人直呼“内行”。
“养殖场边建沼气池,畜禽粪做原料,沼气煮饭照明,沼液、沼渣灌溉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廖芙香说,园区2020年总产值达80.64亿元。“对了,前不久,咱园区还登上了2021年度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获得1亿元的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同样登上项目创建名单的,还有盐亭县鹅溪镇。目前,鹅溪镇已建成四川单体最大的新希望1.2万头种猪场,其他项目也正大力推进建设中。产业强镇项目建成后,该镇生猪产业链将达到30亿元的产值,保障商品猪年出栏20万头供应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
点上突破,面上聚力,这些好消息背后,正是绵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供给侧改革,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着力建基地、育产业、创品牌、拓市场,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向农业强市跨越不懈努力。
建园区,绵阳市充分对接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围绕全市“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6个,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1个、管理体系园区1个,创建省五星级园区1个、省三星级园区2个,认定市星级园区18个,认定县级园区50个,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及创建体系。当前,新一轮建设如火如荼,做大特色产业规模,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以点带面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是重要内容。
农产品品质在不断做优。日前,第四批79个2020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出炉,我市三台县涪城麦冬位列其中,这是我市首次上榜。
从自产自销、提篮小卖,单纯作药使用,到精深开发形成麦冬饮品、洗护套装等系列产品……有种植、有科研、有加工,三台县涪城麦冬产业链日渐成熟,出口量占全国的80%。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点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优质化、绿色化,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做响品牌也是我市农业一大亮点。前方,如“圣迪乐村”鸡蛋、“文昌添宝”蜜柚、“桑道”桑葚酒、“亚隆”核桃油等优质农产品燃爆各大集市;后方,田野里绿色蔬菜鲜翠欲滴,松垭绿点花花世界内花海似锦,大棚里圆滚滚的西瓜长势喜人,萌发着增收的希望。
从区域品牌到企业品牌,绵阳农业品牌雁阵梯队日渐形成。“目前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1006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再通过借助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农博会等,“绵阳造”特色农产品已叫响全川、甚至全国。
三大重点外,我市还在“耕地”和“种子”上谋突破。
4月19日,2021年四川省小麦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在梓潼举行,工作人员现场对“绵麦902”进行测产验收,预估亩产高达684.67公斤。“这是绵阳农科院培育的首个亩产超过700公斤的小麦品种,也是四川省历史上首个大面积实收测产面积超过3亩且亩产超过700公斤的品种。”绵阳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条锈病大流行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绵麦902”经受住了考验,表现抢眼,多点亩产达600公斤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农业大市,绵阳一直深耕良种培育技术,2020年10月,在全省率先出台《绵阳市西部现代种业强市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全国种业强市的奋斗目标,铆足干劲、攻坚克难,绵阳种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突出,特别是粮油制种、生猪育种和蔬菜良繁极具影响力,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即日,三台、梓潼、安州、江油分别获得新一轮全国制种大县奖励资金3000万元、3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全市拥有3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个自主培育的国家级生猪新品种成果及其原种场,年销售蔬菜种子超过500万公斤、产值超过5亿元。
稳固耕地基本盘,更大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2020年2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75%。
“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了好开局,这还远远不够。”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立足种业优势和基础,以生猪种业为突破口,以粮油、蔬菜两大传统优势种业为支撑,以壮大育种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快形成生猪、粮油、蔬菜三大种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积极建设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努力将绵阳建设成为育、繁、推、产、加、销深度融合的全国种业强市。”(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