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10+3 产业 >

大山深处花椒在“云端”自然生长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12-21    点击量:    打印

金阳县芦稿镇大湾子村村民采摘青花椒。

  12月16日,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村民吉子古打站在自家花椒地前,用手机查看着地里的各项数据。“可以看现场视频、可以看温度湿度、可以看营养状况,我基本是在‘云’种花椒。5G技术真的带来了很多方便。”他说。

  很难想象,一直让城市市民“吐槽”感触不够的5G技术,让大山深处的村民有了深刻体验。

  在5G信号链接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让这里得到了全员联动,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还让园区实现了高效、智能化——新技术下,小小青花椒正在“云端”自然生长。

  A算一笔经济账:更“懂”花椒生长

  效率提升,成本降低30%

  下午四点,一架挂载着农药的农用无人机缓缓驶出无人机充电桩,起飞并围绕着目标地绕场飞行一圈后,开始自动喷洒农药。2亩地作业,1分钟完成。“如果人工喷洒的话,需要将近1小时。”吉子古打说。

  效率高还只是一方面,无人机精细化的均匀喷洒,让农药的使用效率得到大的提升——每亩地平均减少农药支出25-30元,成本降低30%。

  喷洒完成后,无人机依照自动巡航路径飞回充电桩进行充电。所有程序都是事先设定的,充好电后,它又可以定时定点对园区进行农药喷洒。“有点像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不过无人机使用的是5G信号,这能让它执行业务的过程更高效精准。”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无人机项目经理刘东说。

  整个园区的花椒生长情况,都通过大数据建模的方式植入到无人机控制芯片中。后期,它还能根据具体生长和病虫害情况,对不同片区的喷洒方案进行实时调整。“换言之,这架无人机比任何人都‘懂’这片园地,它给出的喷洒方案比人工更合理。”

  园区的另一侧,轨道机器人正在进行运输作业——按照既定轨道,将上百斤花椒从园区高处运往低处。“我们这儿地势落差大,请人搬运一直都是一项大开支。”村民尔古鲁色说。四川移动在园区内建设了1400米5G搬运轨道机器人,通过5G网络的低时延特性,让机器人在园区进行运输、施肥等作业。

  再算一笔经济账,使用一台轨道机器人,可节省4—6个人工,仅一年就节省开支十余万元。且机器人适应能力强、载重能力大,还增加了防侧翻功能,整个作业过程也更安全。

  看到这种运输方式,吉子古打很是羡慕。“我的那片地还不在这个轨道范围内,希望今后也能享受到这个服务。”他的愿望很快就会实现。最近,移动公司正在做技术勘测,不久后整个核心园区都会被纳入轨道机器人的作业范围之中。

  “还不只是搬运,日常的人工巡查环节,也可通过5G机器人完成。”四川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5G巡查机器人已经被应用到如电力巡查等应用场景之中。巡查机器人将采集到的信息(画面、视频、温湿度等相关数据)回传到数据中心,有了高分辨率的图像,画面分析、建模对比等相关工作将同步开展,达到“边检边报”的实时处理水准。“我们只需要将后端的计算模型替换为农业领域模型即可,这是可以直接照搬的同类应用场景。”

  B做一份“体检报告”:更“全”流程监控

  可视化全流程溯源让产品附加值更高

  去年,金阳青花椒最低价每公斤80元,最高价格达每公斤150元。这让不少当地村民都吃上了“花椒饭”。尔古鲁色说,他家种植的7亩青花椒,一年能为他带来四五万元的收入。家里的土墙房,现在已经变成了砖楼房。

  不仅是降了成本,新的技术还将进一步提升花椒附加值,让村民拥有更好收入。“花椒体检报告”,就是提升其附加值的新方式。

  这套“体检报告”来自于园区核心区域的全新监控体系:2套5G有线枪机、2套无线球机、4台无线枪机组合成一套核心区域全覆盖“眼睛”,通过结合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实时抓拍青花椒产品生长、加工过程,并以时间轴形式呈现青花椒生产过程。这些过程,都被上传到“云端”,以便消费者实时查看。“通过产品全流程透明化监管,消费者只用扫一扫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清晰看到青花椒的‘体检报告’,这会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消费者也可以完全放心使用我们的绿色、生态食品。”园区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通过“5G+物联网”技术,园区还部署了3套气象站,20套土壤墒情监测站,将青花椒生长环境,及土壤墒情信息实时直观展现在园区精准种植管控平台。工作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机查看环境信息,通过气象、土壤数据,匹配青花椒生长模型,收集农业大数据信息。而另一侧,这些数据将被传输到农业专家在线咨询平台,通过农科院专家的远程指导,对农业大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解决遇到的问题。

  “此前凉山州其他县就出现过因为气候问题,花椒大面积减产的情况。经过专家的技术培训后得到缓解。今后,这套系统将通过5G信号直连专家端,为大家提供更便捷的技术支撑。”园区负责人说。更令人惊奇的是,系统中还配套安装了300套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可自动完成诱虫、杀虫、收集、分装,实现虫体远红外自动监测杀虫,达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目的。

  “‘体检报告’里的数据,还能为研究机构提供科研价值。”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农业科技研究机构跟园区商量,将这些数据卖给他们。“价格和提供形式正在商定之中,他们拿到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研发新品种、新方案。真没想到,农业数据现在也可以卖钱了。”

  C建一个科学体系:更“自然”的方案

  为农业从“大”变“强”提供技术支撑

  吉子古打说,在这套方案的支撑下,花椒似乎是在没有人为干预地“自然”生长。

  的确,现在这套5G系统能通过采集土壤养分水平,结合植物生产的营养需求,自动设置科学的营养比例全自动添加肥料做到精准施肥,村民只需要通过5G+自动控制灌溉系统,利用网页、手机端,对园区灌溉设施、摄像头等智能化设施进行在线控制。

  业界常说,“每一个人工智能的背后,都是一个人工。”“自然”生长的背后,这套系统共投入了30余名工程师,软件、硬件、网络资源超2000余万元,最终整合成了这一信息化产品。移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的设计思路是“建立一个中心平台,提供N种物联网设施及5G应用功能”。“从N种设施和应用的目标看,目前还只是初步实现了部分功能。”

  从5G农业新应用发展角度看,今后,这些N将带来的不仅是“省事”,更是“精细”。成研院5G农业项目研发项目负责人介绍,以灌溉方案为例,现有的农业解决方案只注重灌溉系统,且在灌溉决策上,通常仅考虑一两个因素(如土壤湿度),少见有多指标综合考虑各种因子来进行灌溉决策;在监控方式上,大多采用有线方式,其安装部署不灵活,可调性差,线缆故障容易导致系统异常甚至断电。不过,“利用5G高带宽、低延时、广接入的特点,理论上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该负责人说,未来的方案能进行大面积、多指标、广维度的农作物护养及生长监测。通过5G网络对农作物播种施灌、病虫防治等全流程进行精准监管控制,减少人工投入,实现科学种植、养殖。“四川的农业从‘大’变‘强’,就有了技术支撑。”

  金阳县花椒产业的“十四五”目标,是全县青花椒综合产值实现20亿元,青花椒品牌价值达80亿元。其中,“发达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5G方案下,其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也将为标准生产体系的建设提供数据参考,让其‘标准度’得到精准保障。”园区负责人说。

  刚刚闭幕的首届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应用创新大赛上,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英说:“希望各研发单位能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在此背景下,金阳的花椒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农作物在数字经济的“土壤”中“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