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9-06 点击量:次 打印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邱莉 文/图
近段时间,万源市魏家镇种植的3900余亩“巴山硒李”平稳度过了第一波上市“峰头”。魏家镇位于大巴山腹地深处,该镇种植的脆李,因富含硒而远近闻名。
但在过去,“硒李下树”一直是广大种植户的一块心病:始建于2013年的“巴山硒李”基地,于 2016 年迎来投产。然而硒李上市期集中、无法长期存放,加上天气影响,部分临近成熟的硒李又容易开裂,许多果子只能烂在地里。如今,依托果酒加工,“巴山硒李”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王米友(左)与张林生(右)讨论“硒李下树”问题。
果酒加工
“剩”李成“原料秘诀”
8月底,在当地硒李加工龙头企业——四川梦源巴山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果酒加工基地,年产果酒200吨的生产线已做好充分准备,数万个酒瓶、包装箱,以及30余名一线生产工人已全部到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该公司负责人王米友透露,“巴山硒李”是果酒加工的优质原料。
据了解,45克以上的“巴山硒李”一级果每斤批发价在13元以上,个头小一些的二级果、三级果也能卖到每斤3至5元。
“硒李早就实现了分级销售,一、二、三级果走电商或水果批发市场,质优价高;加工果酒用的硒李,主要是树上的‘剩’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果蔬贮藏加工研究中心博士李可透露了加工硒李果酒的“原料秘诀”。
在该镇石坝村的林生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林生在坡地上种植了40亩硒李,其中挂果的有20亩。
“45克以上的一级果占了七成,个头小一些的二级果、三级果占比近一成,都已经销售了;剩下的两成是尾果、晚熟果。如果找对了销路,全年收益在20万元左右。”张林生介绍。
“小果、裂口果、晚熟果都比较适合加工。”李可说,今年的硒李糖分足,是做发酵果酒的优质原料。他建议张林生,剩下的尾果、晚熟果或许可以“去往”果酒加工车间。
据初步统计,今年,该镇种植的“巴山硒李”中,尾果、晚熟果大概占比两成、近10万公斤,这些“剩”李都可以被加工成果酒。
技术定标
延长硒李全产业链
王米友告诉记者,为彻底解决硒李裂果销路问题,他们之前也尝试过果酒加工,但因加工技术问题,生产出来的酒品质量较差。
转机发生在2021年,王米友主动邀请李可博士到“巴山硒李”基地指导,李可带领专家团队瞄准发酵果酒加工链,为基地选育加工专用李子品种、筛选专用酵母、提升混菌发酵工艺等,改良了“巴山硒李”酒品风味。
此外,李可团队还主持制定了李子果酒生产技术标准《李子酒(发酵型)生产技术规程》,并指导建设李子贮藏保鲜中心和避雨大棚,通过规范李子贮藏保鲜堆码摆放、冷库精细化管理等,有效延长李子贮存期,实现李子鲜果分级销售、错季销售。
“分级销售、错季销售和加工果酒等‘多条腿走路’,让果农增收更稳了。”该镇党委书记苟华鑫说。
据了解,有了技术力量的加持,该镇“巴山硒李”全年预计产值达1000余万元,将带动975家农户户均增收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