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19-03-28 点击量:次 打印
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重大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提振了精气神、增强了凝聚力,村民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文化聚力 村民多了精气神
3月15日,笔者行走在高坪区阙家镇火烽村,看到房屋立面、路边宣传牌、立石上都印满了乡风文明宣传画、宣传标语等。村民们高兴地评价说:“这些图画,形象直观,我们看得懂、学得会。”
近年来,高坪区利用脱贫攻坚的有利时机,全区91个贫困村都建起了“好人榜”、文化墙(长廊)等宣传阵地,幸福文化院坝、村级道德讲堂、文化景观石、乡风立体墙画等随处可见。
走进御史乡御史坟村图书室,各类图书琳琅满目,一些村民正在认真阅读。“不要看图书室面积不大,但图书的数量却不少。”村干部介绍说,这里有2000多册书籍,涵盖方方面面。
通过上级部门配送、自筹资金购买、相关单位捐赠、企业赞助等方式,高坪区建起农家书屋、万村书库、社区书屋等432个,基层图书室107个,全区农村、社区书屋的图书总量已超过90万册。
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是让村民受益匪浅。全区每年组织文体演出或活动100余场次,乡镇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村文化服务周周有。
乡村讲堂 为村民点亮“明灯”
近年来,高坪区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统一,整合远程教育“中心学习户”、民俗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居民院落等场地资源,在村村建起农民夜校。依托农民夜校,各乡村因地制宜开办道德、法治、家风等大讲堂。
“通过农民夜校,宣传了脱贫政策,传授了种养技能、弘扬了基本道德礼仪,村民很受益。”黄溪乡是在全区最早开办农民夜校的乡,乡干部介绍说,农民夜校推行“固定课堂+流动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综合运用院坝教学、实地操作、互动教学等方式,把农民夜校办到农户院坝、田间地头。
该乡灵观音村通过持续不断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深入浅出对群众进行思想引领、关爱帮扶和教育培训,并持续开展寻找、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孝星”“村里好人”等活动,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
高坪区通过乡村农民夜校、乡村大讲堂等,深入开展“自立自强”“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奋进”等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帮助村民养成好习惯,点亮了群众面向崭新未来的 “明灯”。近几年,高坪区涌现出“十星级农户标兵户”“五星级文明户”等2300多户,“好公婆”“好儿媳”“好儿女”“好邻居”“脱贫之星”“勤劳致富之星”等典型上千个。
授之以渔 不等不靠奔富路
石圭镇壁山村村民刘先锋,是一位残疾人,2016年被确定为精准识别贫困户。在各级干部的鼓励下,他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到养殖技术后,刘先锋开始喂养母猪、鸡鸭和鸽子,并得到了帮扶部门和镇村的大力支持。2016年,刘先锋一家纯收入近4万元,被镇里评为“脱贫之星”。之后,刘先锋和妻子更加勤奋。去年,他家不仅种了3亩多地,还养了140多只鸽子、4头母猪、30多只鸡鸭,夫妇两人信心满满地在脱贫致富路上奔忙。
在璧山村,村民积极创业的还不少。由党员养殖大户刘顺艳带动创办的鸽业合作社,如今有养殖户近百户,每年养殖肉鸽、蛋鸽5000多对;依托高坪斑竹竹艺公司,壁山村有50多名村民变身“产业工人”,他们不等不靠,勤快地编织竹编,每月增收1000元左右。像这样的创业场面,高坪区32个乡镇(街道)任意一个乡镇都能找到。
创业激情有了,还得有致富的本领。为增强村民致富能力,高坪区依托农民夜校等阵地,邀请农业战线的技术人才、经验丰富的“田秀才”“土专家”等,走进产业基地、田间地头、村民院坝,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村民技术扶贫、产业扶贫等专业知识和涉农实用技术等内容,帮助农民群众学习实用技术,促进各村产业脱贫、技术脱贫。近两年,全区各级为农民开展技能技术培训课程6500多课时,有力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