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崇州:经济地理重塑 催生农村新产业新模式

信息来源: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发布时间:2022-02-18    点击量:    打印

崇州市白头镇的万亩油菜花田

  片区开发是什么

  编制片区发展规划,就是要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加快产业振兴,要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新格局。

  片区开发怎么做

  把片区规划编制与优化现代农业园区布局相结合,在每个涉农片区规划建设一个有区域带动力和产品创新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探索“片区中心镇+国有投资平台+专业性公司+社会化合作社”开发运营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融通,推动片区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

  “去年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2万元。”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党支部书记冯进看着“年度账单”,脸上掩不住笑意。

  在2016年至2017年时,这里还是成都市第二轮第三批相对贫困村,当时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4000元。因为“幸福里”项目的落地、发展,这里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专业化团队运营,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专业化运营”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子,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了村民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成都提出,编制片区发展规划,就是要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加快产业振兴,要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新格局。像“幸福里”这样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

  经济筑基

  打造乡村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立春之后,细雨绵绵。

  肖娟走在崇州市白头镇幸福里项目二期的观景台施工现场,详细了解项目的进度等情况。作为经济专员,肖娟除了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的职务之外,还担任村级产业链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立理事。除了将党委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下传、执行之外,还要主抓集体经济发展,参与规划编制、项目策划、招商运营等,推动集体经济专业化运营。

  “我们说的‘一竿子插到底’,经济专员就是这根‘竿子’!”崇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华斌这样形象地比喻道。

  不远处,雨露滋润之下,油菜花已经冒出了星星点点的花朵。作为以片区为单元、按镇村两级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定位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白头片区,是该市4个镇级片区之一。

  成都提出,把片区规划编制与优化现代农业园区布局相结合,在每个涉农片区规划建设一个有区域带动力和产品创新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探索“片区中心镇+国有投资平台+专业性公司+社会化合作社”开发运营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融通,推动片区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

  白头片区只是整个崇州市的一个缩影。“江原县,蜀(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小亭,有好稻田”——1600多年前的《华阳国志》里这样描述崇州的沃野稻香。如今的崇州,正用40万亩高标准农田,奋力擦亮“天府粮仓”的金字招牌。

  翻看一下成都市的产业规划,明确地将崇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定位为成都优质粮油基地,赋予了崇州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产业的重大使命。

  就在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成都崇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成为全国43个新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

  据了解,崇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269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26万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良。在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的同时,做优做强天府优质粮油品牌,吸引了38个项目,总投资14.38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12.05亿元。目前,园区已建成两个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占比80.5%,粮食亩产472公斤,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24%。

  聚焦破解新时期“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难题,崇州深入实践“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农业共营制改革,园区已组建土地合作社98个,培育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6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91.9%;采取“股权收益分红”“保底+二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入社农户6.9万户、占比81.6%。

  随着园区现代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加工链条持续完善,作为产业发展新能级的农村电商,正在成为崇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目前,崇州在园区内培育电商崇州农特馆4个,直播电商基地4个,网商(平台)2321个,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6.9亿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42%。

  产业做强

  农商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

  这个春节,许多在蓉过年的成都人选择了周边游,崇州市竹艺村成为许多游客的“打卡点”。来自眉山的市民谭晓宇,大年初三就带着家人来到竹艺村。看着孩子在竹艺体验馆里跟着村民学竹编,谭晓宇也不禁童心萌动,加入体验行列,“以前觉得这个没得啥子嘛,哪个晓得现在竹艺已经这么精细,成为时尚体验了!”

  道明镇竹艺村并不是行政村,而是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九、十一、十三组所在区域,占地面积123亩,包括86户村民。道明竹编已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竹编手工艺也是过去当地匠人谋生的主要技艺。

  “竹艺村”除了网红建筑“竹里”外,还集合了竹编博物馆、来去酒馆、三径书院、遵生小院等丰富的旅游业态。“竹艺村”将当地特色竹编文化深度融合在项目建设中,赏竹风景、玩竹工艺、食竹美食、住竹林盘、学竹文化、购竹产品。随着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人才和新兴业态的不断加入,竹艺村不断扩展,影响力逐渐扩展至周边乡镇。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产业振兴,重塑乡村经济地理。成都提出,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催生农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着力实现产镇、产村、产园融合,努力探索以居促产、以产兴居的产居融合发展路径。

  无疑,崇州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很有意义。比如,崇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的天府国际慢城、凡朴生活圈等农商文旅融合发展项目,2021年,接待游客数量近350万人次,培育出了一批研学培训、文创会展、主题农庄、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文旅消费新场景,让农田成为景点,让农业成为致富增收的领域。可体验、可参与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正成为园区的新亮点、新特色。

  比如,在林盘经济发展方面,崇州把林盘作为活化乡村资源的“微单元”、培育特色产业的“主载体”,跨越行政意义上的镇村,将竹艺村、幸福里等网红林盘融入天府竹博产业园整体规划、一体打造,实现片区综合开发,创新“一个精品林盘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构建“集体经济+企业+农户”三方利益共同体,培育出鲜道·幸福里等5个规上服务业企业,年营收实现1.1亿元。

  此外,创新实践“景区带园区融社区”模式。在白头片区,按照“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思路,采取“片区开发、整体策划、一体招商”方式,把景区、园区、社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先后创建天府国际慢城、竹艺村2个国家AAAA级景区,观胜镇严家弯湾、廖家镇强国社区等8个AAA级林盘景区。

  村民增收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十多顶白色帐篷半岸半湖一溜排开,帐内灯光通透,倒映湖水中;沿湖岸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径前行,两旁鲜花簇拥,蜂蝶曼舞;极目远眺,碧绿田野、错落村舍铺向远方,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这就是位于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的“幸福里”。

  大雨村党支部书记冯进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个仅有八九户人家的小林盘,当初的想法是依托村上的五百亩稻虾基地,建一个稻虾体验馆吸引游客,以增加村民收入。后来提档升级,把农家乐变成田园综合体。村集体、村民和投资者三方采用“合伙人”股份合作模式,打造集乡村文创、音乐盛宴、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等特色为一体的消费场景。现在,这个饱含当地村民愿景的“鲜道·幸福里”,已经成为川西林盘体验式休闲旅游新场景的网红IP。

  “原来的资产都在村民手里。大家想干,但是又不敢干。”冯进告诉记者,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带领下,2019年成立蜀禹农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功唤醒村民求变意识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意识”。发动88户村民自筹资金106万元,解决创业第一桶金问题;动员在成都经营餐饮30多年的当地村民高发敏“带资金、带技术、带人脉”返乡创业,解决项目经营专业人才问题;整合村集体代管的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形成的资源资产,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折股量化到人,促进群众共同增收。目前,财政投资项目形成的资产总值约为1150万元。

  片区开发、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在利益分配方面,群众分红是大头,就是要切实保障入股村民的利益。联合社将收益的40%用于分红、30%用于公益金、20%用于公积金、10%用于管理成本,目前正在进行二期项目建设,计划今年5月之前正式投运。数据显示,2021年大雨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220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

  “通过改革,整合了集体资源、拓宽了发展空间,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崇州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正在深入探索,主要采用的是国有公司与集体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据华斌介绍,结合片区产业功能定位,崇州引导和支持片区内多个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交通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建区域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将各村有限的资金、土地、闲置资产等集聚起来,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实现抱团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我们把着力点放在管理集体资产、保障和服务集体成员权益等方面,更多采取低风险、可持续的方式放活资产经营权,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收。”冯进指着已经开出星星点点油菜花的田野,对记者说,这里是万亩油菜花大地景观,每年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给当地村民带来不少收入,“再过半个月花开之时,漂亮得很!”

  随着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的深入推进,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发展能级不断增强,更多、更美好的发展画卷,将在成都的乡村,徐徐铺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