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所有生意回到乡村都值得重做一遍——成都新津新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2-09-21    点击量:    打印

 新兴行业跨界乡村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数字场景植入农业能催生怎样的新业态?农商文旅融合的“芯片”如何激活农业“主板”?

  在成都市新津区,这些乡村产业发展的“应用题”有着特别的解题法。

  近年来,新津培育发展以乡村为场景、创新为驱动、融合为特征的新乡村产业,致力推进乡村振兴、村社复兴、共同富裕,让“所有的生意回到乡村都值得重做一遍”。

位于成都新津区的天府农博园是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新津区委宣传部 供图)

 

  “跨界玩家”培育乡村新产业

  位于新津区天府农博园核心区的58农业全国总部及示范基地里,整齐排列着专业定制盆,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种植着15000株蓝莓苗。据了解,该基地的组培实验室可实现年出圃蓝莓苗30万株,满足1500亩露天蓝莓果园种植需求。同时,基地脱毒组培及病毒检测实验室还可承接外来业务,延伸现代科技农业的价值链。

  近年来,新津依托天府农博园建设,让一批带团队、带项目、带流量、带资金的新兴市场主体跨界乡村,使乡村成为新经济发展壮大的机遇蓝海,助推村社复兴、乡村振兴。

  城市的新兴市场主体进入乡村后,产业形态在乡村迭代,乡村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再单一,要素供给方式也随之改变。作为新津践行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天府农博园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综合开发、“集体土地片区开发中期贷款”等模式,与新希望草根知本、成都交子远洋携手设立了新乡村、新消费产业基金等,让要素供给与新的需求精准匹配。

  新产业的加持,也带来了人才的跨界回流。“IT男”陈斌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来到新津专注鱼菜共生,通过互联网思维重塑供应链条、开发衍生农创产品、提供鱼菜共生系统解决方案,生产面积仅30亩的渔耕田,一年下来能实现300万元左右的收入。

鱼菜共生农场。(新津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一批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跨界担当“新农人”,来到天府农博园,与新津开启一场乡村振兴发展的双向奔赴。

 

  数字场景赋能乡村新生态

  位于天府农博园区域内的宝墩镇矗立着一栋5层楼高的“超级猪圈”。新希望·智慧养猪示范基地以数字养殖为核心,构建了四川生猪养殖数控“大脑中枢”,在产业链的交易端搭建生猪交易平台,在农资端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供应链协同。

  新津推动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用数据链接生产、运输、仓储、消费四端,构建“从田间到舌尖”的开放式数字化应用场景。

  今年5月8日,天府农博园携首批特色品牌入驻新华网溯源中国可信品牌矩阵并加入新华网“种子计划”。借助溯源中国生态矩阵,天府农博园将实现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供销集团、中国邮政“邮乐网”、京东集团等渠道的深入对接,更加快速有效地构建起可信品牌的新价值生态。

  据了解,新津通过实施数字赋能新农业行动计划,在天府农博园打造了30多个应用示范场景。依托数字农博平台带动,新津共计聚集各类涉农数据管理平台54个,建成智慧农场100余家,开展农业数字化服务面积50000余亩。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新津依托天府农博园,提出数字农博,打造乡村大脑,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农博岛运营管理“一图统揽”,走出一条具有新津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道路。

 

  多业态融合探索乡村新表达

  单车可以共享,充电宝可以共享。在新津,农庄也能“共享”。

  2018年以来,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通过植入“互联网+新经济产业”,探索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的“共享农庄”项目,昔日的“空心村”变身热门打卡地,实现了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短短四年时间,张河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几乎为零增长到60万元。

  目前,该模式已入选中央党校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教材,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经验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

共享农庄。(新津区委宣传部 供图)

  新津推动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类似“共享农庄”的融合发展项目犹如一颗颗“芯片”,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主板”。

  在距离“共享农庄”8公里的宝墩遗址展馆,参与研学游的孩子正敲开“考古盲盒”,寻找4500年前的古蜀农耕文明。以宝墩文化为载体,新津成立了研学旅行产业联盟,带动乡村旅游文化场景串联叠加,推动研学旅游产业发展。

  据了解,新津将绿道作为农业产业园区的脉络肌理,植入乡村生活场景、旅游消费场景、创新创业场景,串联宝墩考古工作站、蓝城·沐春风等61个沉浸式体验场景。

宝墩遗址展馆内部展陈。(新津区委宣传部 供图)

 

  农业已不再是简单的一次产业,而是三产的叠加与融合。新津推动乡村功能从单纯经营农业向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用把“乡村场景化、场景产业化”的思路植入商业逻辑,推动乡村生态价值转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