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平武: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绘就乡村振兴秀美新画卷

信息来源:四川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4-09-13    点击量:    打印

(任露潇 记者 张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绿色底线、坚持绿色发展。

未命名-1.jpg

满目青绿的美丽乡村(胡宇 摄)

近年来,绵阳市平武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践行和探索“两山论”转化,致力于文旅、交旅、农旅、林旅等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平武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如诗如画的生态风光、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美好的乡村振兴生态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打底 筑牢生态屏障

日前,记者跟随绵阳市绿化标兵任顺友的步伐前往他的家乡平武县豆叩羌族乡银岭村。任顺友指着一片片树林,嘴里不自觉地念叨着:“这片林子是我们4年前种的,那片林子是我们6年前种的……”谈吐间透露着自豪感。一位普通的山里汉子,为了挚爱的绿化事业,12年间累计植树造林达4000余亩,培育各种树苗百万株以上,为莽莽山峦披上绿装,而这也是平武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诠释。

未命名-1.jpg

豆叩银岭高山生态茶园(胡宇 摄)

平武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宜人的气候、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奇特的地形地貌。一组数据,足以看出平武自然资源的富集: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优势建群树种32种,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属、573种……

与得天独厚的资源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平武积极推行保护发展生态资源相关举措,加强生态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护林地资源和古树名木,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从各个环节确保生态资源安全。同时弘扬绿色文化,广泛开展“爱绿护绿”公益性活动,将生态“植入”人心,让建绿、爱绿、护绿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为写好生态屏障保护文章加上一把“安全锁”。

产业带动 夯实发展基础

初秋时节,瓜果飘香,平武县的黄桃、猕猴桃、高山苹果等迎来成熟上市期,采摘、搬运、包装.....田间地头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这些生态水果不仅味美鲜香,更让村民鼓起“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记者在平武县古城镇青羊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看到,成片的猕猴桃长势喜人,一颗颗套好袋的果子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工人们穿梭在果园中,娴熟地从枝头摘下成熟的猕猴桃,不一会儿,篮筐里就装满了沉甸甸的猕猴桃。“我们的猕猴桃采用的是全生态种植,品质都很高,而且我们的销售都是订单式销售,今年接到了很多大单。”平武县清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浩说道。

未命名-1.jpg

绿水青山中的精品民宿(胡宇 摄)

平武各类农业资源富集,如何更好地打响平武农业优势品牌,关键在聚焦特色。平武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培基地,促加工,创品牌,拓市场,突出生产、生态、文化、养生特色,有效整合山、水、林、田、文化五大资源,鼓励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园,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休闲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们通过扩大对民宿产业的招商引资规模,改善乡村面貌、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游客来了既可以游览沿线山林风光、感受乡土文化,也可以品尝农家美食、购买生态农产品。”平武县高村乡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的高村乡名气越来越大,被森林掩映的山村小道上,驱车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

依托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条件、地理交通优势,平武着力打造集旅游、自然教育、农耕体验、高端民宿群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型乡村,以乡村田园元素为主,做足乡村旅游品位,让游客既能看得见山望见水,还能找得到乡愁。

文化为魂 丰富精神家园

近年来,平武着力构建“村规民约、道德评价、乡风监督”三大体系,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丰富群众精神家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筑牢群众精神文化“内核”。

从绵阳出发进入平武,沿着清漪江流淌的方向行进,很快就来到锁江羌族乡黄坪村。走进村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极具羌风韵味的民居立马映入眼帘,洁净的水泥路蜿蜒连通家家户户,盏盏路灯整齐划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序运转,公共停车场平整宽敞……整个村子处处跳动着发展的活力因子。

据了解,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黄坪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探索“四化四提升”融合善治新模式,不断健全自治、德治体系,推动基层组织不断夯实、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党群关系不断改善,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无独有偶,在平武涪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乡镇中,平通羌族乡梅花节、响岩镇桃花节、豆叩羌族乡“瓦尔俄足”节、白马木座清明歌会等白马人特殊民俗节日活动依次展开,绘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画卷。